当前位置: 凯发公司-凯发app官网登录 > 工作心得 >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10篇】-凯发公司

| 福萍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有哪些?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10篇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1】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关键。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谨防“基层变形计”,及时掌握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把调查做“准”,把对策提“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用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负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由此可见,基层一线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一些工作突出、名气较大的基层单位更是调查研究的重中之重,这难免会出现调查研究队伍“撞车”的现象,一系列的接待工作、汇报发言让基层单位“苦不堪言”,甚至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这既让调查研究流于形式,又让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助推剂”变成工作“阻断墙”。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嫌贫爱富”式调研,倡导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直奔现场、直听民声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做好行程规划,避免重复调研、多头调研,减少调研资源浪费,真正做到把调查研究的成效变成基层发展的强大动能。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检查”。调查研究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是“故意找茬”。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首先就要翻台账、看资料、听汇报,更有甚者把资料是否齐全与工作是否开展划上等号,在还没深入一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谈指导意见,大谈“留痕”经验。如果把基层调查当基层检查,只会让基层干部陷入“精心准备”汇报材料、“精心布置”调研场所、“精心挑选”调研对象的误区,而对于真实的问题,会想办法“掩过”“跳过”“略过”。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无论是听取汇报还是一线走访,都应该放下架子、坦诚相待,重“足迹”而不重“痕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有汲取群众智慧的虚心和耐心,杜绝“检查式”调查研究,看基层真实情况,找解决问题真正办法。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度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如果只是“带一支队伍、听一篇汇报、拍一些照片”,不深入群众,不走进田间地头,把调研当“度假”,只在意“宾主尽欢”,就难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更不可能总结出合理有效、符合实际的建议对策。调查研究差之毫厘,政策实施就会谬以千里。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旅游度假”式心态,杜绝“虚晃一枪”“走马观花”式调研,不“坐而论道”,要用“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深究细查,用好“显微镜”,写满“记录本”,做到身上有泥、心里有底,把一项项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带回来,把一条条精准有效的决策送下去。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始终精准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扎根基层一线,以坚实的作风解锁调查研究“正确打开方式”,以“问”破题答好调查研究“满分卷”,确保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推动调查研究落地生根,换取群众“满意卷”。

在迈实步子中“问”需于民,谋定后动“精准选题”,答出调查研究“切入度”,交出“真心为民”满分卷。“调研选题就像搞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过程中,要做好“课前预习”,自己到基层调研什么?群众的刚需是什么?往往调研中一个“小切口”,就可以做“一篇大文章”。调研最忌讳的是办公室“造盆景”,或“眉毛胡子一把抓”,做足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相当重要,那就是“精准选题”。“精准选题”就是要确立问题的“磨心”,确定好调研的“着力点”,紧跟时代步伐,以“问”之凿凿,所选出的问题是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谋定而后动,准确掌握调查研究的“度量衡”,真正“调”出实情、“研”出实招。

在抓实工作中“问”计于民,身入心至“着力破题”,答出为民作为“满意率”,交出“倾心为民”满分卷。“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都是办法。”调查研究切勿搞“投机取巧”,需要的是党员干部精准发现问题后,能深入基层,眼睛向下,既用脑力,又用脚力,真正到基层一线与群众“唠嗑子”,以换位思考、角色代入的方式,身入心至地了解群众的需求究竟是什么?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与基层群众心贴心的交流,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解剖麻雀”,做到暖心窝子的话要听、唱“对台戏”的话更要听;车能通行的地方要去,车不能到达的地方更要去。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第一时间打动群众,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自己的调研是否真的到位,确保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切实可行,以全局的系统性的思维全力做好调查研究,做好统筹考量,从而提高调研质量。

在打实基础中“问”效于民,抽丝剥茧“全力解题”,答出调查研究“实效性”,交出“笃实为民”满分卷。“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以问题为“磨心”,做好最后一道关口尤其重要,是“最优解”。新时代带来挑战,需要新方法。如果在调查研究中没有“实打实”的选题、破题,是不能真正解题的。俗话说得好,七次量衣一次裁。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紧跟时代步伐,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秉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以“不破南墙不回头”的韧劲,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中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发挥出调查和研究1 1>2的效果,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送到基层。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3】

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寻找“小切口”,抓好“小线索”,落实“小事情”,善用“以小见大”的功夫干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推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小切口”,写好刨根问底的“大文章”。“史官提笔当观六朝风雨,医者开方需经望闻问切。”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根本目的。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党员干部要学会“见微知著”寻找问题,从“家长里短”的“麻烦事”“棘手事”中抽丝剥茧,找到寻脉问诊的“小切口”,以“小事衬托”让“大事浮出”,在“深研细究”中把准问题、精准开方。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问题,敢于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新问题,勇于在改革攻坚前沿找到新矛盾,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摸清弄透。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等重要领域找准焦点、对准靶心,寻求“最优解”,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小切口”书写“大文章”。

以民声为指引,抓好“小线索”,托举解忧纾困的“大民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时代十年,__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为全党重调研、真调研、善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见草根。调查研究最不能忽略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查“真情”、取“真经”,多在心贴心的沟通上下功夫,在“点对点”的服务上花时间,学会从拉家常入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带上来。坚决杜绝“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褪去“看客”“游客”身份,用“面对面”的真心代替“键对键”的关心。要摸清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槽点”、工作中细小甚微的“堵点”,抓好用好民情民意“小线索”,让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落地见效。

以见效为目的,落实“小事情”,助推真抓实干的“大提升”。作为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调研成果应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充分转化成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的具体行动,决不能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做,让调查研究成为“束之高阁”。要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好的各种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整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调查研究的要害和内在规律。要结合工作实际,以见效为目的,拿出具体的方案、科学的举措,通过落实一件件“关键小事”,确保调研成果“落地生花”“掷地有声”。同时要对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回头看”,对的要坚持到底,优秀的要形成工作经验,及时进行推广,有偏差的要立行立改、及时修正,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从而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回应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4】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实践,摸实摸透基层实际情况。因此,年轻干部要以“三势”破“三圈”,在基层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

调查研究要“顺势而为”,打破因循守旧的“模式圈”。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踩坑”、乐于“找茬”,避开“走老路”“随大流”的低效、过时调研误区,把群众关心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调研的选题,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多一些“突然袭击”,少一些“指定路线”,要以“不怕有问题,就怕没问题”的心态做好样本调查求证,以小计见大谋,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调查研究要“因势利导”,打破走马观花的“形式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在开展调研时,要杜绝“出镜露脸”“打卡留痕”的“表演式”调研,杜绝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照着剧本办,只顾“交差”“汇报”“评奖”,撰写报告甚至是“找代笔”“照搬套”,搞“联合署名”。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就要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到田间地头聊聊家常、到村头巷尾问问情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调查研究要“乘势而上”,打破纸上谈兵的“敷衍圈”。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调查研究成败最关键的“后半篇文章”在于“能不能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解决问题、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要做到常抓常管,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切莫造成“工程烂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建立常态化转化机制,将调研成果逐步完善推广,转化为制度成果,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伴随我们党走过百年辉煌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为、顺势而行,备好调查研究“工具箱”,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备好“路线图”,科学把握调研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研究是为破题而来,也应直奔问题而去,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所规定的12个方面,强化问题意识,把握调研重点,深入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既倾听普通群众诉求、党员干部心声,也了解各行各业境况、不同区域特色。

备好“放大镜”,精准识别发展难点。“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真发现问题”上用心思,在“发现真问题”上用气力,拿好“放大镜”,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村庄院落、田间地头,摸透摸清涉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性问题,为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备好“民意本”,深入了解民情要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坚持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大文章,以群众口碑为“刻度尺”,放下“官架子”、挽起“腿裤子”、当得“泥腿子”,深入基层一线、群众家中、村头巷尾,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真正了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不断从群众“智言智语”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推动问题的高效高质解决。

备好“良方集”,全力转化成果亮点。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实际效果,看能否把问题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调研结果和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紧密集合起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全部“带回来”,分类、分级、分条目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深挖本质和源头,理清问题思路,出“真招”下“苦功”,将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以可实行、能见效的“良方”措施逐个解决,把“难点”变“亮点”,把“路线图”变为“实景图”,做到问题得以真解决,情况得以真改观,工作得以真提升。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干好调查研究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抓住“关键点”,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各项工作,夯实干事创业的基础。

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覆盖”摸情况,避免“一叶障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对于基层来说,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直接检验各部门、乡镇(街道)工作能力如何,精神状态如何,上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是否在有效落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便于施政施策。开展调研工作必须全面准确,切不能以管窥天、只看表面,更不能嫌麻烦就敷衍了事,用被调研的地撰写的报告当作最终的结果去“交账”。要加强责任意识,切实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否解决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剖研究,才能确保调查研究不流于表面。

深入基层群众,“细致入微”找问题,避免“一知半解”。《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调查研究考验调研方对待工作的态度与能力,要带着问题开展调研工作,不能只是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开展简单谈话,或者“走马观花”式查阅资料就轻易下结论,必须牢牢站稳人民至上的立场,深入当地群众之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认真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对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把“细枝末节”“来龙去脉”问清楚,确保调查研究准确有效。

坚持研而有果,“持之以恒”抓整改,避免“一调了之”。《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发现各种问题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做好做实“改”这个环节,必须始终以问题得到整改为落脚点。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对调查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指导意见,为被调研地区把准整改方向,更要持续对整改结果进行督查,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巩固好、运用好。对被调研方而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不能做表面功夫,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操作的措施,长期抓好整改落实,切不能有始无终。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7】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__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特别是要围绕总体要求和调研内容常行“三式”调查研究,老老实实搞调查、踏踏实实去研究,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透、将措施定实,卓有成效地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中守好“传家宝”。

常行“点题式”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有一定之规的,须先进行调查研究,方能再进行科学决策,否则,就可能犯“拍脑袋”乱决策、瞎指挥的弊病。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经常开展点题式调查研究,自觉主动把搞好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素质的“必修课”,勇于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积极深入基层,切实沉到一线,面对面了解基层实际,心贴心倾听群众诉求。只有戒骄戒躁、虚心请教,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足够的诚心敬意,才能听到更多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大实话。

常行“破题式”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重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弱项,要在拿出实招硬招、解决实际问题。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就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找短板查弱项,决不是和任何单位或个人过不去,而是对待事业应有的负责任态度。对问题视而不见,对矛盾退避闪躲,只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让小矛盾积成大祸患。从一定意义上讲,情况越复杂,矛盾越尖锐,意味着解决的难度越大,发展的空间也越大。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更要经常到困难多、压力大、情况复杂的地方研究问题,尽可能多一些解剖麻雀、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把调查研究往深里做、往实上做,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破题水准。

常行“立题式”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更是为了化解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矛盾,提前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闭门造车徒劳无益,反倒损害群众利益、贻误大好机遇,只会对事业发展添堵。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各级各部门工作做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有打分权,也最有发言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的便是孕育其中的群众智慧及发展空间,如此满怀热忱、满腔热情,定能汇聚众智众力、获得真知灼见,收获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8】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新一届政府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并生动幽默地指出“高手在民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深深共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的确,人民群众的大海和广阔的基层实践之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高手在民间”这句很接地气的俗语,精准道出了党员干部要“俯身问需于民,虚心拜民为师”的深意。

不移“公仆心”,不离“中心点”。“高手在民间”,前有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今有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打造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样本,实践无数次证明,诞生于“民间”的创新探索完全可能成为施政理政的大智慧。“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高手在民间”不仅点明了群众智慧,更一语道破了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向往作为第一目标的坚定初心。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矢志不渝坚定“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始终将人民作为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好“传家宝”,多闻“窗外事”。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加速来临,收集信息的手段大大增多,很多原来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逐渐被视作过时产物束之高阁,“田间地头”去得少了,“动动指头”用得多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满足于“做做样子”,基层接待者更是事前踩点、精心彩排,结果成了走“示范路”、看“样板房”,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内心呼声难以传达。“高手在民间”如一剂良药,提醒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歪风,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倾听民心民意,汲取群众智慧,真正走进“民间”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找到真方法。

直面“痛难点”,常带“空杯子”。民间“高手”云集,重要的是有识别的“火眼金睛”;群众各显“高招”,重要的是有谦逊的“空杯心态”。“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都有偏颇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欠缺点,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也许走进基层就能获得新的思路和灵感。党员干部切忌自觉高人一等,因为群众职位没自己高、读书没自己多就产生怠慢之心,也切忌避重就轻、躲躲闪闪,调查研究浮于表面,开展前不敢“针针见血”剖析问题,开展中又缺乏“剔肉见骨”的勇气决心。只有诚心诚意地敞开心扉倾听民声、真情实感地尊重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才能让“民间高手”愿意“敞开天窗说亮话”,才能真正取到民间“真经”。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9】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党员干部要想用好这一“传家宝”,还需下“绣花针”功夫,写“下马看花”报告。对于调查研究工作而言,实现“绣花”般的精细推进,关键在于要将“针尖”真真切切地对准“疑难杂症”,将“针脚”实实在在地织得更细更密,这样才能绣出政通人和的好前景。

思想认识突出“真”,杜绝重“表面”轻“源头”,在“走好群众路线”的“脚力”上下“针”功夫。“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在“顺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得民心”上下足“绣花针”功夫。“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只有抓住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点,树牢群众观点,才能突破难点、创造亮点。“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我们要从群众手中获得“一手信息”,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党员干部只有把利民小事当成是施政大事,听实话、察实情,才能真正让大兴调查研究依靠于民,惠及于民,让调研成果的分量更足,质量更高。

精细研判突出“准”,杜绝重“现象”轻“本质”,在“落实深查细究”的“脑力”上下“针”功夫。调查工作“千条线”,“绣花针”作用当下立现。党员干部要做到“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蜻蜓点水,要层层科学布局,以“点”的突破带动“线”的连接,以“线”连接带动“面”的探查。要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不拘形式地拿准“民声脉搏”;要听得懂“言外之音”、看得到背后的“风景”,敏锐接收好民生诉求的“第一信号”、精准定位到百姓需求的“第一导向”。坚决摈弃“开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现场站一站”的调查方式。要想看到真问题、听到好建议,就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在百姓地头说收成、炕头送冷暖、灶头悉富贫。

整改落实突出“深”,杜绝重“留痕”轻“实效”,在“突出问题导向”的“效力”上下“针”功夫。研究工作要深入分析思考,进行全方位“透视”,不让“调研之风吹之即散”。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不逃避、不遮掩;既报喜也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力求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观点。要把群众想法纳入工作谋划、将群众难题纳入工作课题,下“绣花针”功夫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兴调查研究收获最大成效。党员干部要以绣花般的耐心、细心、巧心,久久为功,绣出独具一格、值得称道的“惠民实招”。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心得【篇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12个重点方面内容和6个步骤要求,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伟人领袖很早就倡导并实践调查研究,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专门有一章节列举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调研要带着问题和纲目,深入到明了问题情况的人群,针对问题“刨根问底”,还要亲自出马、亲自记录。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要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不仅要重视调研,更要懂调研、善调研、精调研,真正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第一步,调有主题。调研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开展调研要针对涉及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直击工作痛点,从小的切入口入手,找寻大面经验。《工作方案》中提到了发展新形势下11个重点聚焦领域,还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把握调查研究的契机,把问题摆上来,把靶立起来,集结群众的智慧,为“老大难”把脉开方、聚力击破。

第二步,查之有道。调查研究讲求群策群力,要真正踏入基层,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等方式,确保收集的一手资料范围领域够广、数据基数够大。调查研究也要有所侧重,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摒弃千篇一律、模板套路化调研,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向重点场所和目标人群做精准化调研,更好地找到问题、察到实情、寻到办法。

第三步,研之有理。调查研究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即把大量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充分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具体实践中,要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坚持问题导向,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建议、经验分门别类地筛选、提炼,让经验规律和破题思路随之浮现。

第四步,究其根本。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那一纸报告,而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根据矛盾根源,因病施救、对症下药,能修缮的喂以补剂,沉疴则施以猛药。同时,还要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对调研对象进行回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逐步解决,提出的建议落实落地、变为现实。

10256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