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发公司-凯发app官网登录 > 教育心得 >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5篇)-凯发公司

| 梦荧

教育家除教书育人之外,还应表现在有教育创造能力,而且在教育领域一定会有积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

12月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会后侯校长以文件形式发送到学习群让所有教师一起学习并记好笔记。在认真品读了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发现这位年逾古稀的老教师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于漪老师90岁高龄的她依然主持着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工作,于漪老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8年,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的心深深打动了我,作为年轻的我没有理由不热爱我的事业,不爱我的孩子们。学习文章中《信仰》一段话中于漪老师是这样说: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让我坚定了做好教师工作的决心。

于漪老师全方位的育人观不仅以教师满腔的爱感化学生,而且包含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教育学生,让每个她教过的学生都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于漪老师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于漪老师说过:育人要育心,我们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他们。爱学生,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着想,教好每个学生。学生是我们的后代,都要千方百计把他们培育成才。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营造民主平等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在我们周围有一些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愿与同学结伴玩耍。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以不同的引导,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去维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我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漪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和学生交流,多鼓励和表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让学生生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漪教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从于漪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漪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于漪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漪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2

于漪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通过学习于老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对待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宽容他们的过失,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可以让幼儿得以信任。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闪光的教育思想和充满智慧的教育行为,将时时鞭策着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

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

我将向于老师学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3

看了录象及有关的介绍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事迹深受感动。

感触之一,于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言行举止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感触之二,用好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另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补己之短;重视教后记,严谨治学。向于老师那样“教一辈子书,一辈子在反思,永不满足。

感触之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事业的关系,于老师孩子生病住院,正值于老师角高三面临高考,心系学生克服困难,委屈自己的孩子,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的人,很难能如此的高尚。

感触之四,学无止境。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像于老师那样永不满足,不断反思探索提高。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4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5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读于漪老师的书,因为她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是心中揣着一团热情之火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堂课的。我从头至尾认真读了她的报告,心中重新燃起了作为人师的光荣使命感,同时更坚定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决心。

正如她所说“每节课都将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本着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本着对明天的国民素质的关切,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她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人师的典范。她的报告回答了很多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疑惑。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对待不同的学生?怎样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境界正是于漪老师所描述并亲身做到的那样: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学过程应当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开启智慧,于漪老师的所说的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她所倡导的“活的教育学”将会成为我不断奋斗并实践的目标。于漪老师说的我们有不少教师正在沦为“高学历的野蛮人”,我们要进行文化积淀,这是良好素养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这也是我们从事了一段时间工作的人容易遗忘和懈怠的。

读完报告,深感自己和于老师所提出的人师的要求相去甚远,要改进和努力的内容很多,总结起来我要攻下两个高地,一个是学科知识的高地,另一个是学科教学的高地,这将成为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不断学习提升文化底蕴,提升教学自信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善思善学的学者型教师。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6

11月11日下午,我有幸听了于漪老师的报告,81岁的高龄,确是丝毫不含糊的语言。作为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的报告,真的是深受启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读书时候的校训,我想这句话用在于老师身上丝毫不为过。

学高为师,在于老师的侃侃而谈中,我们很清楚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学习。于老师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也已经过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使“一桶水”不断的净化,变成源头活水,使学生喝的都是甘露。一位名师,高龄81,但依然把学习当成是生命中的.主旋律。依然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感到惭愧。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才要不断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同时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

身正为范,如果说不断学习是主线,那么“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的高尚。”这句话就是另一条主线。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人民教师,始终牢记教师的神圣职责。于漪老师的报告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

我愿意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跟于漪老师学做教师。让于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前行。上好每一节课,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把爱心奉献给学生。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7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一位成绩卓越、光环耀眼的著名特级教师,却总是在说这样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一辈子学做教师!虚怀若谷,这是何等谦虚的胸怀。于漪老师的报告,总也听不够,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敬佩之情不由不再一次油然而生。

感动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说起自己的学生,说起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时,居然可以如此的充满活力,神采飞扬。于漪老师是名人,她的成就来自于数十年的勤奋不怠,潜心专研,这份执着令人敬佩。有一段关于她的评论,特别让我回味:“在于漪老师下的功夫中,苦读苦练,天天明灯为伴过午夜的板凳功固然令人钦佩,但她的田野功,反思功更为可贵。”是啊!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在于老师春风般的话语中,我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于漪老师就是一本经典名著,最精华的那部分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过时。也许她的精湛的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但是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她的品行、她的执着、她的作风以及时时流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8

提到于漪,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无人不知晓,今天有幸观看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的录像,我怀着崇敬心情从头看到尾,几次让我热泪盈眶,于漪大师一生不朽的传奇深深地感动了我,这将永远鞭策着我教育第一线向更高的要求进步。

说于漪老师一生的经历是个不朽的传奇,一点都不为过:于漪老师22岁从事教育事业,到今天整整半个多世纪了,如今81岁高龄的她还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一生中开的公开课就达一万多节,这不是哪个老师能够随便做到的。曾有一度,于漪老师的每天的每一节课都有媒体、同行的专家老师来听课,甚至听课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每天暴露在同行们和媒体的闪光灯下,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正是因为这样,于漪老师的课精益求精,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她说:“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怀有这样的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岂敢懈怠丝毫?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被于漪老师这样一种崇高的党性深深地震撼了,真正的把党的教育事业当做生命一样,让我们的学生踏着我们肩膀,一步一步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于漪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有自信力,我说,我们数学老师更要有自信力。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灵。所以平时更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就是这个道理。并且要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不断地积累点点滴滴,例如平时的`教学后记,课堂上的小插曲,小意外,都可能对下一次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想法。有时学生的精彩发言也会给我们以深思,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态对师生的共同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于漪老师是一名老党员,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了对祖国赤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仰视着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她坚忍不拔的对事业的追求,学习她深刻丰厚的`教育思想,学习她对待学生润物无声的细腻温婉,学习她那高风亮节的风骨…但是她身上总有人无法学到的巨大的人格魅力,于老师的学生桃李天下,就连她带教的徒弟也数不胜数,每每提起来于老师都有说不尽的感恩,聊不完的话题。有些学生在教师节之际,即使身在异地他乡甚至国外,也要千里迢迢赶来给恩师祝贺,感谢恩师多年的教诲,不单单是只是上的,更重要的是于老师给予每个学生的一辈子都受用的做人的道理。

于老师的给予我的很多很多,我将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认真踏实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的崇高的教育任务,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真正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关爱他们的每一步的成长,给予他们来自老师的温暖,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9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责任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责任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0

“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于漪老师这一辈子,就在为实现这一高尚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于漪老师把她的一辈子定格在这高尚事业上,她把教育千斤重——伟大的教育事业,与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为此,我要向她学习,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蕴藉修养、为人低调和谦谦君子合格的人民教师;用光明磊落一生,为国家培养具独立人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去探究知识的真谛、探求教育的真知,象她那样要学会摆脱急功近利、摆脱浮躁心态,让自己始终处在教育真知的美丽、诗意的想象与求证中,不断地教育难题,不断地收获.——因为我选择了做老师

于漪这个名字,对于教师而言是耳熟能详了.80多岁的高龄,依然充满着睿智、活力,炯炯有神的双眼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通读了学习于漪的材料后,感触很深,原来做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原来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教育家.

于漪老师一直谦虚地说:“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是还在学着做老师”.这句话对于仍处于职初期的我有着莫大的鞭策.在做教师的'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向前辈们讨教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地前进.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需要更认真细致的备课.虽然平时备课也很认真,但是没有那么细致深入的备课,所以做不到深入浅出,这是语文教学中我要改进的地方.

在班主任教学中,于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一点机智和方法.孔夫子说“因材施教”,那么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先了解问题学生的症结何在,对症下药方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起到教育的效果.耐心地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或许是我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的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1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2

于漪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这些天拜读了《岁月如歌》一书,在这部自传中,于漪老师讲述了她生平的点滴,如何从镇江中学读书出来,到转业教语文去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从中我感受到了于漪从教一生,她始终对于生活怀着的美好憧憬,对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满腔爱。之前我读过别人写于漪老师的书,那是对她的经历敬佩不已,现在读着她的自传,倒觉得她为人十分平和,很谦虚。作为有着桃李满天下美誉的老师还能有这样一份宽广的胸怀,真是让人赞叹。在这本书中有她的成长体验,有从教多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也有她对语文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认识,更有她对教育教学探索的真知灼见。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随着本书一步步走近于漪,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是热爱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很讲究要继续发扬师德,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美好的师德呢?读了这本书我对于几个细节印象深刻,她自己剩下了2两的粮票,给病中的学生买了一件当时的奢侈品――面包。为了买着稀罕物,老师饿了肚子,只是为了让病中的学生舒服一点,这是对待孩子如大姐,如母亲般无私的爱。学生也没有忘记她,当于老师生病的时候,这位学生赶过来慰问老师,这是何等的感人!师对生无私,生对师感恩,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和谐吗?

于漪老师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她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她会为了一节课准备上几个小时。同时于老师也能紧跟教育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她在“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节中讲到了对目标的认识,对学科性质的认识,课堂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她切合社会的发展对于原有的定义有了根深的拓展,这就是她的眼光比别人的更远。她同时也是善于总结思考的,书里提出了她的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其实这两点就是平时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备好自己的课不用多说,有没有紧跟现在的形式呢?这个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里面的一些想法我吸收了没有?二期课改的一些精神我清楚吗?区教研活动的大形势,新提法我知道吗?都值得自己想一想。

我曾在上海市新教师宣誓大会上见过于老师,当她进场时,大家都向她投入了敬重的目光,相互传递着今天于漪老师也来了的'好消息。我父亲说,当他读小学的时候,于漪老师就很有名了。我大学时看的那本写于漪老师的书也是精彩纷呈,这一些都说明于漪老师身上有着许多光环,但是翻开她的书,却见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另外,多彩活动催我成长以及一辈子学做教师,都是她表明自己学习的心态,平淡的文字里没有丝毫炫耀之情。同时她也注重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多读书就是她的乐事。反观,虽然小学教师并不需要像高中老师那样深厚的中文底蕴,但我觉得应该有更正的人生品格,齐全的学科知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不妨和他们多交流,多学习。

成功的老师都是相似的。今朝光环的后面是一日日平凡的付出。教师是一个平淡中见真知的职业,希望将来我的成长,能让学生汲取更多的养料。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3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个方面,可是现在即使到了初三也感觉缺少系统、有效的指导和讲评。每次的训练,老师批的辛苦,学生改的也辛苦,可是收效不大。为了能更好的减轻学生负担,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快乐,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我自己找寻着突破口。物理改变学生的现状,我就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向“名师大家请教”。所以假期我选了李镇西的《我的教学精华三十年》、《于漪老师教作文》,想从中受到启发。

这里我侧重谈谈我对《于漪老师教作文》学习的收获。

首先,作文教学于漪老师很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其对于书写、表达的顺畅都有具体的要求。

其次是,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善于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敏感区,引发学生心中的愿望和热情,引导学生写真情。

第三是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不但精细、周到,而且总能一语中的,指明关键的问题。

第四,于漪老师的作文指导多和教材相关联,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这些其实我的教学中也都考虑到了,可是真的去教课的时候却总觉得准备的不充分。为什么?我带着困惑在反复的琢磨每个案例中豁然开朗,我少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心的琢磨。没有把每次的训练中的问题解决好,学生没有把手。例如《让思想长上翅膀飞翔—夏天的夜空习作讲评》。于老师就让学生以《天上的街市》为借鉴,体会开启想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让学生结合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找到想象的内容,讨论是否合理。让学生明白想象的触发点是实景,想象要有调理注意过渡,想象要美好。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修改也具有可操作性。

把作文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发现,找出修改的方法。这就是于漪老师的高明之处。例如《打开认识的窗户—记一个熟悉的人》的案例中,老师让学生听时注意,习作中的人有没有活气?能不能给人留下印象?那些地方写的精彩?为什么?哪些地方不足?原因何在?让学生在评论中认识到要写具体,要写真情,要安排到特定环境中,描写要讲究方法,最后归纳要点,熟悉人物是前提,观察要到细处才传神,抓特征显精神,叙述要含情,描写要具体。

读过后犹如醍醐灌顶,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只有多看看,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敏锐,才能在不断的借鉴和完善中成长,虽然步履维艰,可是却行走在路上。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4

当八十多岁的于漪老师,来到福山多功能厅时,会场上的所有目光聚焦到了她的身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于漪老师从容地走上了台前,开始了今天的报告。仔细聆听着于老师热情洋溢、饱含深情、满载智慧与经验的报告,无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于老师从教59年,她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于老师当之无愧。

这次报告中,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楷模的先进事迹,传达着她对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的敬意。她很谦虚。她淡泊名利。所以在机会和荣誉面前,她总是那么淡定。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确是如此上心。她关注着与会的来自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师的代表,用心思考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来说,她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81岁高龄的她如今还能心怀教育事业,还在不断学习,不断地将教育真谛通过她的报告传达给广大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讲师德,塑师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老师说:“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广泛阅读,潜心钻研,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读书可以让人不断汲取营养,让人得到更多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站在高起点上去认识事物,引导教育学生。时代在变化,观念在更新。把握时代的节奏,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合理的正确引导,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与新时期的学生在思维和观念上接轨。现在教师的工作不能只考虑教学成绩,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更需要注重教师的个人教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于老师说:“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饱含着智慧与哲理。教师这个岗位,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孩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此刻又萦绕耳畔,要做好这件事,难于上青天。即使如于老师这般的教育泰斗,也在不忘坚持学习。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而言,更应该沿着前人留下的脚印,用实际的行动,不断学习做个好老师。

于漪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5

“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就是榜样,就是模范。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做老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听了于漪老师走进福山的讲座,使我们再次受到了心灵的洗涤。

于漪做了一辈子的教师,她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她是个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且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做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己。须知,学历水平并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的接受教育程度,岗位上要有的是综合素质,综合的`能力。所以教师活到老,也要学到老。

于漪认为教育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不断地创新。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教学相长,对学生启发和帮助,但又不完全包办,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其次,教学个性的形成更有赖于对教学教材的深入理解。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正是要狠下决心,深花功夫,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对教育教学有帮助有提高。仅仅停留在表面作文章,心浮气躁是上不出好课的,因此苦练基本功,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教学的主旨,精心准备上好课。

选择了教师,成为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用厚实的文化武装自己,心中装着学生,将爱心与关怀时时地带给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不断努力。“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说过的,也正是我努力要做好的。

10428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