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猴痘爆发时,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和支持,表达对受灾国家的关切与帮助,增进国际合作和团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次发现猴痘病毒是什么时候,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个病例是1970年刚果的一名9个月男婴,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1996-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次暴发中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于往常,主要是由于水痘和猴痘同时爆发。
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
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1、实验室检查:医生通常会取患者身上的水疱、脓疱局部的皮肤作为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pcr)和病毒分离培养等实验室检查。pcr是将标本中的微量病毒扩增至可检测范围,检测患者体内含有猴痘病毒,以诊断猴痘病毒感染。病毒分离培养则是通过组织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病毒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若猴痘病毒阳性,其他病原体检查为阴性,可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猴痘病毒感染。
2、体格检查:可见患者全身性水疱、脓疱等改变,触摸多处淋巴结肿大,体温明显升高,可达39℃以上。
3、结合患者的旅居史、人群与野生动物的接触情况:如果一个人近期去过猴痘病例报告的地方,或者与可能患有猴痘的动物或人与有接触史,同时出现了猴痘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就可以通过以上检查和旅居史、接触史来确诊猴痘病毒感染。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多种猴类和猿类)。
在非洲猴痘病毒流行区,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呼吸道飞沫、被污染的食物和环境等。猴痘病毒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猴痘患者的飞沫、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而传播给人类。此外,猴痘病毒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猴痘病毒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在面部、肢体等暴露部位出现,然后扩散到其他部位,包括口腔、生殖器等黏膜部位。皮疹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间,颜色为红色或暗红色,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
对于猴痘病毒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和动物组织,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患者的飞沫、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
1、接触传播:接触到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被感染动物或患者的皮损、呼吸道飞沫、共用毛巾、床单等,以及长期面对面接触过程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2、呼吸道传播:吸入猴痘患者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者使用含病毒颗粒的空气传播。
3、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猴痘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
需要注意的是,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动物传播,通常是由于接触感染病毒的动物,如松鼠、睡鼠、兔子、猫等,或者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等而引起的。
此外,猴痘病毒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在长时间面对面接触过程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患者的皮损、呼吸道飞沫、共用毛巾、床单等物品的接触传播。因此,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包括避免与未知来源的动物接触、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猴痘可以使用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多种病毒和细菌,包括猴痘病毒。在使用酒精消毒时,可以使用棉球或纱布蘸取适量的酒精,轻轻擦拭受感染的部位,如皮肤或黏膜。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消毒虽然可以杀灭猴痘病毒,但并不能治疗猴痘。如果感染了猴痘病毒,仅使用酒精消毒是不够的,需要寻求医疗帮助。同时,为了避免感染猴痘病毒,需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勤洗手、勤消毒等。
总之,虽然猴痘可以使用酒精消毒,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措施,不能替代其他必要的医疗治疗和预防措施。